close




俎豆同榮!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ㄗㄨˇ )豆同榮』



 


答案就在最後面!!





2011/09/21 19:00~21:00


2011一書一桃園巡迴講座




俎豆同榮-作者-王湘琦醫師開講




俎豆同榮-作者-王湘琦醫師開講




長官致詞


 


我不是附充風雅之流,祇是覺得能夠有這種"免費"的藝文講座,能夠抽一點點的時間,聽一聽作者們對於其作品的一些描述,也是快事一件哩!


 


俎豆同榮-作者-王湘琦醫師的正職是精神科醫師,忙碌的工作之餘能夠持續不斷的進行創作,真的是讓人非常敬佩!


 


書的內容我還沒有閱讀,但是網路上的書評已經有不少了,隨便摘錄一段如下:


 



《俎豆同榮:紀頂下郊拚的先人們》是一本傳神的長篇小說,內容重現150年前淡北先民「頂下郊拚」驚天一戰。故事以清朝後期(1850年後)台灣開港通商引發的貿易衝突為基底,以艋舺為背景,重現漳泉兩州移民因貿易與宗教信仰迥異,而「擦槍走火」的歷史小說,透過小說家的生花妙筆,栩栩如電影膠捲在讀者眼前展開。


 


很少花錢買書的我,忍不住掏出NT280元買了一本要回家好好閱讀,我也跟一般的讀者大眾一樣,在講座結束的時候,也向作者王醫師索取了簽名!


 


花一點點小小的金錢,充實一下空浮的精神內涵,真的是划算的!!所以啦!大家一起來閱讀吧!!!


 




自序


  我第一次聽到「頂下郊拼」的故事,是在八歲那年,是從母親的口中聽說的。我的外曾祖父姓「高」,一家人原是居住在艋舺八甲庄的泉州同安人,後來因一場械鬥而敗逃至大龍峒,然後再輾轉遷居大稻埕。那故事令我十分感動,說的是一個戰敗的故事,也是一個從失敗中再站起來的故事。四十五年來,我好幾次嘗試將這故事寫出來,但始終力有不逮。眼看自己已一天天地衰老,距離去見先人的日子也一天近似一天,我終於戰戰兢兢地再拏起我那已禿的筆,勉力地把這個故事寫出來。對我來說,這是一段自我挑戰的歷程,也是追憶省思的心靈探索。我試圖更清楚地瞭解自己性格中某些進取或是不安的因素,也嘗試藉此思索台灣人性格中堅忍奮發又衝動絕望的宿命。對「頂下郊拼」事件中的每一個人物,我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雖有不同的感受,但欽慕之心卻始終與日俱增。當我完成這部作品時,心中是多了一分難以名狀的篤定和自信,我很慶幸自己是孕育在台灣這光明又黑暗、撕裂又凝聚的社會和歷史中。我感到痛快又驕傲,對台灣前途又多了一分企盼,我的心情似乎就像馳騁在淡北大地的先人般的躍動奔放起來。


 


  「俎豆同榮」是清光緒朝台灣巡撫邵友濂在祭祀漢番戰役陣歿者時所題的匾額名,該匾額目前仍存放在桃園大溪,是對交戰雙方一視同仁、一體禮敬,希望漢人、原住民能和平相處、不要再有爭鬥,有共同撫恤的意涵。「俎豆同榮」這部長篇小說正是本著這樣的信念和用心來寫的,對所有故事中奮戰、犧牲的先人都是以無比虔敬之心來描寫,完全沒有偏頗、褒貶的意思。這部作品基本上是根據史實改編撰寫而成的小說,雖也認真做了些考證的工作,但由於史料嚴重不足、考量故事情節的鋪陳需要,難免也有作者揣摩想像的成份,因此作者主要想表達的是對此一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的懷想,以及對曾經身歷其境奮發有為的所有先人追憶崇敬的心意。若耆碩、學者有任何指正,作者一概虛心受教、銘感在心。故事相關人物的後人若有不同的看法或否認質疑,作者也誠心省思,並先致上恭敬真誠的歉意。作者的用心是希望咱台灣後代子孫在欣賞小說之餘,能再憶起此段歷史,讓先人用血淚寫下的一頁不至於被完全遺忘。


 


  文字創作的工作是艱辛又寂寞的,然而縱使多麼窮困蹭蹬,這份傳承仍舊是一輩一輩地延續下來了。在創作的園地中,我曾經因故荒廢了近二十年,如今在知天命之年重新出發,心中別有一番感慨。我感謝所有曾經鞭策、鼓勵過我的人,也向一直孜孜不倦、創作不輟的先進朋友們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什麼是俎豆同榮?


 


光緒12年劉銘傳在大嵙崁設置撫墾總局,鑑於以往漢人入墾山地時常與泰雅族原住民發生衝突而屢遭殺害,擬一面彈壓一面設隘,乃令劉朝祐率隘勇1,500人佔領角板山一帶之番界,招撫原住民,並開始佈置隘線。不久,原住民見開始設隘線便有部分社反叛,乃派兵討伐。之後,因製腦業的興起,時常造成漢人與原住民的利害衝突,加上清廷理番政策時有不當之處,故原住民與隘勇時常發生戰鬥,兩方各有勝負亦常言和,雙方死傷慘重,直至1893(光緒19)年最後雙方議和而清廷撤兵 。



 


 


清廷為祭祀光緒12年以來數次討伐原住民戰死病歿之兵勇,及原住民之死難者,便於大嵙崁街建昭忠祠。當時臺灣巡撫邵友濂更頒匾額,題曰:「俎豆同榮」,以示民番一視同仁之撫卹。




桃園縣大溪鎮忠魂堂



這四字有兩個意義:一為俎為切菜板,豆放在俎上切,有共患難的意思;一為俎豆為裝祭品的容器,所以引申為有共享、共榮之意;這就是希望漢人和原住民能和平相處,不要有鬥爭。




台灣巡撫卲友濂所題之匾額



 

 


資料來源:


http://www.tahsioldst.org.tw/Tourism/TempleChurch/page-0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hic_hs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