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題目:某一鑄造工廠有60位勞工從事粉塵作業,經特殊健康檢查結果,有25位勞工屬第一級管理、20位勞工屬第二級管理、10位勞工屬第三級管理、5位勞工屬第四級管理。若您擔任勞工衛生管理師,如何依勞工健康保護規則之規定及檢查結果,協助雇主採取勞工健康分級管理措施?(20 分)
答:
(一)依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14條第2項規定,屬於第二級管理以上者,應由醫師註明其不適宜從事之作業與其他應處理及注意事項;屬於第三級管理或第四級管理者,並應由醫師註明臨床診斷。
(二)依「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14條第3項規定,屬於第二級管理者,應提供勞工個人健康指導;第三級管理以上者,應請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實施健康追蹤檢查,必要時應實施疑似工作相關疾病之現場評估,且應依評估結果重新分級,並將分級結果及採行措施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方式通報;屬於第四級管理者,經醫師評估現場仍有工作危害因子之暴露者,應採取危害控制及相關管理措施。
(三)健康追蹤檢查之紀錄及保存,依「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13條第3項規定,從事粉塵作業之勞工,其紀錄應保存三十年。
第二題題目:試回答下列問題:
(一)農牧業及醫療院所從業人員因經常接觸動物、植物與微生物,可能引發工作者出現感染、中毒或過敏等之健康影響(如下列左表如示)。請依序說明下列右表中各項職業暴露所致之健康問題與左表內容之關連性(答題方式請以代號表示,例:A-1)。(10
分)
代號 | 健康影響 |
| 代號 | 職業暴露所致之健康問題 |
1 | 感染 | A | 養豬場工人因長期吸入豬場內細菌內毒素,導致肺功能受損 | |
B | 農夫因長期吸入附著於植作與土壤表面之真菌孢子,出現氣喘症狀 | |||
2 | 過敏 | C | 醫師因處置SARS 病患而出現嚴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 | |
3 | 中毒 | D | 護理人員因針扎事故導致B 型肝炎 | |
E | 雞農因從事雞隻養殖,發生禽流感症狀 |
(二)依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定,試列舉5項預防感染性生物危害時可採行之管理措施。(10 分)
答:
(一)職業暴露所致健康問題關連性:
A-3、B-2、C-1、D-1、E-1
(二)預防感染性生物危害管理措施:
1.危害暴露範圍之確認。
2.相關機械、設備、器具等之管理及檢點。
3.警告傳達及標示。
4.健康管理。
5.感染預防作業標準。
6.感染預防教育訓練。
7.扎傷事故之防治。
8.個人防護具之採購、管理及配戴演練。
9.緊急應變。
10.感染事故之報告、調查、評估、統計、追蹤、隱私權維護及紀錄。
11.感染預防之績效檢討及修正。
12.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
第三題題目:有關工作引起之累積性肌肉骨骼傷害,試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列舉4項造成累積性職業傷害之主要原因。(8 分)
(二)試分別就工程改善及行政管理方面,各提出3種改善對策。(12 分)
答:
(一)造成累積性職業傷害之主要原因如下列:
1.過度施力:過度施力是造成肌肉骨骼傷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長時間的靜態施力,肌肉因為無法伸展,容易造成肌肉疲勞及肌肉扭傷。
2.持續重複:不斷重複利用肌肉骨骼之動作,使得肌肉骨骼用力之後的疲勞無法立即恢復,長久累積後造成傷害,例如:經常反覆使用類似扳機開關的手工具,容易得到扳機指,食指不自主彎曲,無法主動伸展。
3.姿勢不良:網球員與棒球投手及工作中如轉動螺絲螺旋鈕,手工屠宰作業等亦常發生網球肘,使得手肘處肌腱發炎造成酸痛,主要是由於手施力時手腕背屈與小臂旋轉同時發生不良之施力姿勢。
4.合併作用:上述因素單獨存在時其影響有限,惟絕大多數作業中,皆結合數種因素合併作用,加重個別因素對肌肉骨骼的傷害及身體的影響。
(二)累積性職業傷害之工程改善及行政管理:
1.工程改善:
(1)物料、成品、半成品、零件等運送過程之自動化,儘量避免直接使用人力直接搬運,自動化不可行時應以省力化輔助設備為之。
(2)作業檯面、進料口、輸送帶等之高度關係人員長時操作姿勢,應選擇配合現場人員身材之高度,必要時提供可調整腳踏墊與座椅。
(3)重複性高的作業所有操作物件、零件、工具均應置於雙手伸取可及的作業空間內。
(4)充分利用夾治具固定物件、零件,避免人員為調整、對準、施力等而必須維持不良姿勢於靜態負荷之狀況下。
(5)較重之手工具應以彈簧懸掛於固定位置,選用上注意重量、握柄大小與樣式、按鈕鍵之施力應恰當。
(6)成品包裝方式與物料零件盒之設計等關係物料運送過程人員處理之方便性,應選用堅固質輕之包裝,可以減輕人員處理之重量,並應提便於供雙手握提之設計。
2.行政管理:
(1)對於耗能與易疲勞作業縮短每班作業時數或限制加班超時作業之時數。
(2)工作輪調,將肌肉骨骼傷害風險高之作業人員輪調於幾個風險高低不同工作
中,分散減低暴露於危險因子之機會。
(3)增加合理之工作間休息次數與時間。
(4)工作內容豐富化,作業項目適度多樣化,使之涵蓋對上肢操作部位需求不同項目,可以降低極度單調重複之操作,降低集中暴露於單一危險因子之機會。
(5)讓人員有較大彈性主導其工作步調,取代必須配合機器作業之固定步調。
(6)藉由教育訓練傳遞肌肉骨骼傷害風險意識與正確操作技巧。
第四題題目: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說明檢知管測定空氣中有害物的原理(5 分)與限制 (5 分) 。
(二)使用直讀式儀器測定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時,應注意儀器那些特性?(10 分)
答:
(一)
1.氣體檢知管測定空氣中有害物的原理,如下述:
檢知管是利用玻璃管內填充可吸附化學藥劑之固體微粒,當含測定對象物質之污染空氣被吸引通過該固體吸附管時,引起呈色劑之呈色反應,利用呈色之長度及顏色加以定量,即可得知污染物濃度。
2.氣體檢知管測定空氣中有害物的限制,如下列:
(1)誤差範圍大。
(2)檢知管內之呈色藥劑均有使用期限。
(3)檢知管需避免保存於日光照射或高溫場所。
(4)已使用過之檢知管著色層容易退色而無法長久保存。
(5)只能使用一次之檢知管,既使檢知管內無呈色反應,亦不能重複使用或以另一端再測一次。
第五題題目:某勞工工作場所,經測定其噪音之暴露如下:
時間 | 噪音類別 | 測定值 |
08:00~12:00 | 穩定性 | 90 dBA |
13:00~16:00 | 變動性 | 噪音劑量:40% |
16:00~18:00 | 穩定性 | 85 dBA |
試回答下列問題:
(一)全程工作日之時量平均音壓級為何?(10 分)
(二)暴露之8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為多少分貝?(5 分)
(三)該勞工之噪音暴露是否符合法令之規定?(請說明判定之理由)(5 分)
答:
先計算各時段之容許時間(T):
T1(08:00-12:00)=8/2(L-90)/5=8/2(90-90)/5=8/20=8/1=8(hr)
T3(16:00-18:00)=8/2(L-90)/5=8/2(85-90)/5=8/2-1=8/0.5=16(hr)
Dose=(t1/T1+t2/T2+t3/T3)×100%=(4/8+0.4+2/16)×100%
=(0.5+0.4+0.125)×100%=102.5(%)
(一)全程工作日之時量平均音壓級:
LTWA9=16.61×log(102.5/12.5×9)+90=89.3(dBA)
(二)暴露之8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
LTWA8=16.61×log(102.5/100)+90=90.2(dBA)
(三)雖然該勞工全程工作日之時量平均音壓級為89.3(dBA),但暴露之8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為90.2(dBA),超過法令規定,故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