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照登 勞安技檢「參考題解」之「參閱解惑」
01/30收到「歐吉桑」先進的來信,信中對於我提供給大家的「參考題解」內容提出指正,在此特別感謝「歐吉桑」先進的指導。
我相信應該有許多朋友,對於勞安技檢「參考題解」的內容,應該也有相同的疑問,特別利用這個機會,將我回答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
希望大家對於「參考題解」內容有疑問的地方,能夠不吝告知,謝謝!!
全文請至下列位置下載
文件下載地址 (990201-疑誤解答.pdf) - 立刻下載該文件
http://www.xun6.com/file/999866e75/990201-%E7%96%91%E8%AA%A4%E8%A7%A3%E7%AD%94.pdf.html
ehic_hsiao 敬上
蕭技師您好:
最近98/12曾下載您熱心提供勞安人員歷屆考試題目暨解答,拜讀後發現與我認知的有些差異.( 因有同學向我要資料,而我只有個人之前參加考試筆記,故找您的心血參考整理發現可與您請教之疑問題).煩請參閱解惑.
謝謝您!
一個感謝您的歐吉桑敬上
一、疑誤解答:
(一)某工廠廠房長10公尺、寬6公尺、高4公尺,使用甲苯(第二種有機溶劑)從事產品之清洗與擦拭,若未裝設整體換氣裝置,則其容許消費量為每小時多少公克?(請列出計算過程)(5分) (二)某一室內作業場所,若每小時甲苯之消費量為0.5公斤,欲使用整體換氣裝置以避免該作業環境中甲苯之濃度超過容許濃度,試問其換氣量需多少m3/min?(甲苯之分子量為92;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100ppm;設克分子體積為24.45L)。(5分) 【乙58-09】 |
答:(一)甲苯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100ppm甲苯作業環境以mg/m³表示其時量平均濃度計算如下:
C甲苯(mg/m³)=濃度X(ppm)=濃度MW×物質之分子量(g/mole)Vm/莫爾體積24.45(L/mole)C
甲苯(mg/m³)=100ppm×92(g/mole)/24.45(L/mole)/8(小時)=47.03mg/m³
甲苯作業場所體積為10(m)×6(m)×4(m)=240m³,
每小時容許消費量=濃度×體積=47mg/m³×240m³=11280mg=11.28g
另解:但有機溶劑預防規則第5條之附表二規定:氣積超過150m³者,概以150m³計算。
第二種有機溶劑每小時容許消費量=2/5×150=60g/hr
(二)每小時甲苯之消費量W為(0.5kg×1000g/kg)=500g/hr
(1)依有機溶劑中毒預防規則,為預防勞工引起中毒危害之最小換氣量,因甲苯屬第二種有機溶劑,故每分鐘換氣量=作業時間內一小時之有機溶劑或其混存物之消費量×0.04,
故換氣量(Q法規)=500g/hr×0.04=20m³/min
(2)又依理論換氣量Q=(24.45×10³×W)/(60×ppm×M)
Q理論=(24.45×1000×500)/(60×100×92) = 22.15 m³ /min因換氣量Q理論>Q法規,故為避免作業環境中甲苯之濃度超過容許濃度,該作業場所之換氣量至少需22.15 m³/min。
題目並未告知「甲苯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100ppm」,對於「乙安」的考生來說,要求考生知道甲苯的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那是一件殘忍的事情,更何況,我自己也辦不到哪,所以我只能找尋現有法規當中的「規定」來作為解答,再加上,這個小題5分的配分來說,算是合理啦!!
二、疑誤解答:
正己烷(分子量為86)每日8小時消費量48kg,其爆炸範圍1.1%-- 7.5%,為防止爆炸, (一)在一大氣壓下,25℃時,其理論換氣量為多少? (二)若設定安全係數為5 時,其換氣量為多少?(10分)【乙50-09】 |
答:(一)法規要求:勞安法細則14條、設則177條法規規定達爆炸下限30%時,應使勞工退避至安全場所,故最少要求換氣值為:
Q正己烷=(24.45×103×W)/(60×0.3×LEL×104×M)
Q正己烷=(24.45×1000×6000)/(60×0.3×l.l×l04×86)= 8.62 m3/min
(二)設定安全係數為5時,其換氣量為:8.62 m3/min×5=43.08 m3/min
另解:理論換氣:為防止爆炸,不超過爆炸下限值1.1%,視為安全。
每小時消耗正己烷量W 為(48kg×1000g/kg)/8hr =6,000 g/hr
Q正己烷=(24.45×103×W)/(60×LEL×104×M)
Q正己烷=(24.45×1000×6000)/(60×l.l×l04×86)=2.58 m3/min (l.l%×l04=ppm)
(二)設定安全係數為5時,其換氣量為:
Q5= Q ×安全係數=2.58 m3/min ×5 = 12.9 m3/min
某作業場所使用正已烷,作業場所在一大氣壓、溫度25℃下,正已烷每日8 小時消費量25 公 斤,已知該作業場所大小長、寬、高分別為10 公尺、8 公尺、4公尺,作業人數15人。依勞 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定勞工每人所佔氣積為14.2-28.3 立方公尺時,為避免CO2超過容許濃 度必要供應之新鮮空氣量為每人每分鐘0.3 立方公尺以上;又正已烷分子量為86 爆炸範圍為 1.1-7.5﹪,8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50ppm,試求: (1)為避免火災爆炸之最小通風量為何? (2)為預防勞工引起中毒危害之最少所需之換氣為多少? (3)為避免CO2超過容許濃度必要供應之新鮮空氣量為何? (4)請說明該作業場所為保障勞工安全衛生,應以何值為必要補充新鮮空氣量?【32-02】 |
為避免火災爆炸之最小通風量同上題不用×0.3。或加註依設則177、安法細則14規定,需控制在爆炸下限30%,那加×0.3為正確
這二個題目的疑問點,應該是在0.3這個部份吧,您認為必需要到達爆炸下限的通風量即可「避免火災爆炸」,所以不需要0.3這個數值,但是我個人還是認為採取較「寬廣」的數值,應該比較安全吧!再加上有「法規」的支持,所以我認為採用0.3這個數值,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個解答方式。
三、疑誤解答:
某機械設備發生故障事件T與其組件A、B、C、D、E之關係, 可以布林代數式表示: T=AB+C+DE,若 (a)故障事件T造成之損失為500萬; (b)零件組每年之故障率分別為P(A)=0.04、P(B)=0.05、P(C)=0.04、P(D)=0.02、 P(E)=0.03 (c)假設各零組件皆為獨立事件,依上述資料:試求 (一)故障事件T之發生率為多少?(6分) (二)每年因故障事件T,而損失金額為多少?(6分) (三)試以「成本/效益」分析下列兩個改善方案,何者為優?(8分) 方案一:每年花費10,000元,將A與B之故障率降低為P(A)=P(B)=0.03 方案二:每年花費50,000元,將C之故障率降低為P(C)=0.02 【安55-04】 |
答:(一)P(M1)=P(AB)=P(A)P(B)=0.04×0.05=2×10-3次/年
P(C)=4×10-2次/年
P(M2)=P(DE)=P(D)P(E)=0.02×0.03=6×10-4次/年
故障事件P(T)之發生率=P(M1+C+M2)=1-[1-P(M1)][1-P(C)][1-P(M2)]
=1-[(1-2×10-3)×(1-4×10-2)×(1-6×10-4)]
=1-[(0.998)×(0.96)×(0.9994)]
=1-0.9575=0.0425次/年
(二)每年因故障事件T而損失之金額=500萬×P(T)=500萬×0.0425=212,500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