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題目:請依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有關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之特定化學管理設備之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一)含該等物質合計100公升以上之設備,為早期掌握其異常化學反應等之發生,應設置或採行之措施?(10分)
(二)為防止異常化學反應等導致大量該等物質漏洩,應設置或採行之措施?(10分)
答:
(一)依「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第23、26、27條相關之規定,含丙類第一種物質或丁類物質合計100公升以上之設備,為早期掌握其異常化學反應等之發生,應設置或採行之措施如下列:
1、應置備該物質等漏洩時能迅速告知有關人員之警報用器具及除卻危害之必要藥劑、器具等設施。
2、設置適當之溫度計、流量計、壓力計及液面計等計測裝置。
3、設置適當之溫度、壓力、流量等發生異常之自動警報裝置。
4、對設置前項自動警報裝置有顯著困難時,應置監視人於設備之運轉中從事監視工作。
(二)依「特定化學物質危害預防標準」第28條相關之規定,為防止異常化學反應等導致大量該等物漏洩,應設置或採行之措施:
1、應設置遮斷原料、材料、物料之供輸或卸放製品等之裝置,或供輸惰性氣體、冷卻用水等之裝置,以因應異常化學反應等之必要措施。
2、設置於前項裝置之閥或旋塞,應依下列規定:
(1)具有確實動作之機能。
(2)保持於可圓潤動作之狀態。
(3)可安全且正確操作者。
3、第一項卸放製品等之裝置應為密閉式構造或可將卸出之特定化學物質等導引至安全處所或具有可安全處置之構造。
第二題題目:請回答下列有關危險物與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之問題:
(一)請說明裝有危害物質之容器應標示的內容。(6分)
(二)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有16大項,請列舉其中6項。(6分)
(三)雇主取得供應商提供之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是否需修改製表單位及製表人,請說明之。(4分)
(四)對於含有中央主管機關己公告第一、二階段適用該規則之危害物質,其混合物是否均需製作標示及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請說明之。(4分)
答:
(一)裝有危害物質之容器應標示的內容如下:
1、圖式。
2、內容:
(1)名稱。
(2)主要成分。
(3)危害警告訊息。
(4)危害防範措施。
(5)製造商或供應商之名稱、地址及電話。
(二)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內容如下列:
1、物品與廠商資料 2、成分辨識資料 3、危害辨識資料 4、急救措施
5、滅火措施 6、洩漏處理方法 7、安全處置與儲存方法 8、暴露預防措施
9、物理及化學性質 10、安定性及反應性 11、毒性資料 12、生態資料
13、廢棄處置方法 14、運送資料 15、法規資料 16、其他資料。
(三)MSDS第十六項其他資料,係註明製表或修正之相關參考資料,並提供使用者對MSDS內容有疑惑時,可進一步聯繫諮詢之資訊,當MSDS由供應商提供且未修正時,「製表單位」、「製表人」得填寫實際編撰此份MSDS之單位及人員,但為考量勞工諮詢之便利性,宜註明事業單位之聯繫單位及人員。
(四)對於含有中央主管機關已公告第一、二階段適用該規則之危害物質混合物,是否均需製作標示及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說明如下:
1、若混合物整體危害性認定後(依據『危險物與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第六條規定認定,經由整體測試或有科學證據之資料推估),具有GHS危害者需置備GHS標示及物質安全資料表。
2、若上述混合物危害性認定後不具GHS危害性分類,不需依『危險物與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第六條規定標示,惟符合該規則第12條附表四之規定時(危害成分濃度大於管制值時),仍須製備物質安全資料表。
第三題題目:有關工作場所熱危害之預防,除透過工程控制及作業環境管理手段外,試問在行政管理對策上,可針對那些項目採取因應措施,請列舉5種項目(10分),並略述其因應措施。(10分)
答:
(一)工作場所熱危害之預防在行政管理對策上,可採取之項目如下列:
1、限制勞工熱暴露的時間或溫度。
2、降低代謝熱的產生量。
3、增加勞工對熱的容忍度。
4、對勞工施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5、篩除不適合高溫作業人員。
6、個人防護具之使用。
(二)工作場所熱危害之預防在行政管理對策上,可採取項目之因應措施概述如下列:
1、限制勞工熱暴露的時間或溫度:
減少每人的熱暴量、多增人手以減少每人的熱暴露量、高溫作業儘可能安排於一天中較涼爽的時段,提供有空調的低溫休息區(不得低於24℃)、輪班制度調配使勞工休息時間增加。
2、降低代謝熱的產生量:
製造程序的的機械化或自動化、工作時數的減少、增加人手分擔工作。
3、增加勞工對熱的容忍度:
藉由熱環境適應程序的適當設計與應用,訓練增加勞工對熱的容忍度、非職業性習慣如喝酒或肥胖勞工參加作業需增機其熱適應期、提供充足的飲用水給勞工引用或攝取鹽片以補充因流汗所流失的電解質。
4、對勞工施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高溫作業場所熱危害事故的預防可藉由熱誘發疾病的癥兆之早期發現,施以急救和正確的採作程序來達成。
5、篩除不適合高溫作業人員:
藉體格檢查來建立選工及配工制度,避免有熱容忍度較差或是健康情況不佳的人員(高血壓、心臟病、肝腎疾病、消化性潰瘍、無汗症等)從事高溫作業。
6、個人防護具之使用:
提供具有冷卻效果的熱防護衣、局部防護具及呼吸熱交換器供作業勞工使用,以減少熱暴露量。
第四題題目:試回答下列問題:
(一)解釋名詞
1.8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4分)
2.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 (4分)
3.生物危害物質(3分)
4.抬舉指數(Lifting Index, LI)。(3分)
(二)請列出6項因工作引起肌肉骨酪傷害的主要因子。(6分)
答:
(一)解釋名詞
1、8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為勞工每天工作八小時,一般勞工重複暴露此濃度以下,不致有不良反應者。
2、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係為評估熱危害的重要指標之一,係綜合自然濕球溫度、黑球溫度及乾球溫度之測定所得出的單一數值指標。
3、生物危害物質:凡對成年人或動物可造成傷害之任何生物或其所產生之毒素均為生物性危害物質,這些物質經由直接方式感染人、畜或間接的危害環境。
4、抬舉指數(Lifting Index,LI):係為實際操作物重除以重量極限RWL的指數,其抬舉指數LI低於1代表該操作相對安全,指數愈高則愈不安全。
(二)導致勞工因工作引起肌肉骨骼傷害的主要因子如下列:
1、過度施力:過度施力是造成肌肉骨骼傷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長時間的靜態施力,肌肉因為無法伸展,容易造成肌肉疲勞及肌肉扭傷。
2、持續重複:不斷重複利用肌肉骨骼之動作,使得肌肉骨骼用力之後的疲勞無法立即恢復,長久累積後造成傷害,例如:經常反覆使用類似扳機開關的手工具,容易得到扳機指,食指不自主彎曲,無法主動伸展。
3、低溫震動:手指與手的血液流量減少,顏色蒼白,手遇冷時有針刺、麻木、疼痛的感覺,懷疑與手部長期暴露於震動及寒冷環境下造成白指症又稱為震動症候群。
4、姿勢不良:網球員與棒球投手及工作中如轉動螺絲螺旋鈕,手工屠宰作業等亦常發生網球肘,使得手肘處肌腱發炎造成酸痛,主要是由於手施力時手腕背屈與小臂旋轉同時發生不良之施力姿勢。
5、欠缺休息:作業時數過長,肌肉骨骼無法獲得。
6、合併作用:上述因素單獨存在時其影響有限,惟絕大多數作業中,皆結合數種因素合併作用,加重個別因素對肌肉骨骼的傷害及身體的影響。
第五題題目:設某作業場所有一穩定性噪音源(為點音源)。該場所為半自由音場,且音源發出之功率為0.1瓦(watt)。試回答下列問題。
(一)該音源之音功率級(Sound power level, Lw)為多少分貝?(請列出計算過程)(5分)
(二)有一勞工在距離音源4公尺處作業?則在常溫常壓下,理論上的音壓級(Sound power level, Lp)為多少分貝?(請列出計算過程) (5分)
(三)若該勞工每日在該處作業8小時,則其暴露劑量為多少?(請列出計算過程)(5分)
(四)承上題,依相關法令規定,雇主應採取那些管理措施? (5分)
提示:log2=0.3;基準音功率為10-12瓦(watt)
答:
(一)Lw=10logW/Wo=10log0.1/10-12=10log1011=10×11log10=110 (dB)
(二)點音源於半自由音場中:Li=Lw-20log r-8 在常溫常壓下Li=Lp
Lp=Lw-20log r-8=110-20log4-8=110-20×0.6-8=90(dB)
(三)Dose=暴露劑量 T=容許暴露時間 t=實際暴露時間
T=8/2[(L-90/5)] T=8/2[(90-90/5)]=8/2(0/5)=8/20=8/1=8
Dose=(t / T)×100% Dose= 8/8=1=100%
(四)雇主應採取下列措施以保護勞工之聽力
1、超過90分貝之工作場所,應公告噪音危害之預防措施事項。
2、雇主應採取工程控制措施,包括隔離、消音、密閉、振動等。
3、雇主應使勞工配戴防音防護具,如耳塞、耳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