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年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建築師、技師、第二次
食品技師考試暨普通考試不動產經紀人、記帳士考試試題
等 別:高等考試
類 別:工業安全技師
科 目:工業安全管理(包括應用統計)
考試時間:2小時 座號:
※注意:(ㄧ)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二)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何謂「安全政策」(safety policy)?其制定與執行的程序為何?(20 分)
答:
(一)所謂安全政策係指組織安全管理的最高指導原則與行動方針。
(二)安全政策制定與執行的程序如下:
1.擬定安全政策之前,請示最高主管,了解最高主管的安全信念。
2.蒐集事業單位安全相關資料。
3.安全政策擬定之準則:(1)文字簡潔有力(2)內容語義深廣(3)目標高瞻遠矚(4)權責全員參與
4.未定稿之前的安全政策應提交事業單位主管會議或安全衛生委員會討論。
5.安全政策內容至少應包括:(1)高層曾諾(2)全員參與(3)符合法規(4)持續改善。
6.安全政策定稿後在公告週知之前,由最高主管簽署,以昭公信。
7.凡有需要,重新檢討並修訂安全政策。
二、為創造正面安全文化(safety culture),雇主、作業主管、工安人員及勞工各應扮演的角色為何?(20 分)
答:
(一)雇主應扮演的角色為領導者
在職業安全領域中,雇主或高階管理者為創造正面的安全文化及達成卓越的安全績效,可以展現優質的安全領導行為:安全關照(親)、安全教導(師)及安全控制(君)。
(二)作業主管應扮演的角色為管理者
在安全管理系統中,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扮演不同的安全角色,組織欲達成卓越之安全績效,在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實務上,雇主會基於專業分工,授權各部門主管執行勞工安全衛生管理業務。
(三)工安人員應扮演的角色為專家、協調者及控制者
理想的工安人員必須同時擁有技術及管理技能。因此,有效能的工安人員必須是管理師,也是工程師,勝任的工安人員必須精於安全技術及人際技能。
(四)勞工應扮演的角色為參與執行者
事業單位內任何層級皆可能發生錯誤,而第一線勞工為防止事故發生的第一道防線,具良好安全文化的事業單位應賦予員工適當權力,且必須確保勞工明確瞭解自身在促進安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三、「勞動檢查」(labor inspection)、「自動檢查」(self-inspection)及「職業災害」(occupational disaster)的意義為何?三者之間的關係為何?(20 分)
答:
(一)勞動檢查係政府主管機關為貫徹勞動法令之執行、維護勞雇雙方權益、安定社會、發展經濟,對事業單位所實施之檢查。檢查範圍包括:
1.依本法規定應執行檢查之事項。
2.勞動基準法令規定之事項。
3.勞工安全衛生法令規定之事項。
4.其他依勞動法令應辦理之事項。
(二)自動檢查係政府主管機關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勞工安全與健康,規定雇主對於對事業單位機械設備、原料、物料、作業環境、作業程序或勞工態度與行為等所實施之檢查。檢查範圍包括:
勞工安全衛生法第5條第1項之設備及作業。
(三)職業災害謂勞工就業場所之建築物、設備、原料、材料、化學物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勞工疾病、傷害、殘廢或死亡。
(四)政府制定勞動檢查法以檢查各事業單位是否貫徹執行各種勞動法令,但是要全面達到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勞工安全與健康的理想目標,最終還是要靠事業單位自動自發實施檢查,才能迅速發現危害根源,政府執法性質的勞動檢查,只能當作偶一為之醍醐灌頂妙方。
四、請就「反應」(reaction)、「學習」(learning)、「行為」(behavior)及「結果」(results)等四方面評估安全訓練方案的成效。(20 分)
答:
(一)反應:蒐集學員對教育訓練活動過程的反應資料,瞭解受訓者對於訓練之滿意程度。
(二)學習:衡量受訓者在學習後對理念、技術、做法之瞭解及吸收情形,包含對知識、技能、態度之學習效果。
(三)行為:瞭解受訓者訓練後在回到工作崗位上所應用的行為狀況,包括個人行為、績效、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四)結果:測量訓練後對組織產生之最終績效成果。
五、某部門5名勞工的年齡及其在1個月內出現不安全行為的次數如下:
年齡 |
20 |
24 |
30 |
36 |
40 |
不安全行為次數 |
10 |
8 |
5 |
3 |
2 |
請回答下列問題:
(一)算出勞工年齡的中位數(median)及不安全行為次數的全距(range)(請寫出計算過程)。(10 分)
(二)請繪出散佈圖(scatterplots),並請說明勞工年齡與不安全行為之間的關係。(10 分)
答:
(一)
1.中位數(median)係把所有觀察數值依高低排序後找出正中間的一個值
當數值有奇數個時,中位數定義為最中間項的數值
中位數位於第5+1/2=3,因數值依高低排序為20,24,30,36,40
故勞工年齡的中位數(median)為30
2.全距(range)為數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其計算公式R = Xmax – Xmin
式中, R =全距 Xmax =最大值 Xmin =最小值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10-2=8
不安全行為次數的全距(range)為8
(二)
由上列調查數值可發現勞工年齡與不安全行為之間的關係為反比關係,亦即勞工隨著年齡的增加,勞工的不安全行為次數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