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公務人員普通考試試題 代號:45820 全一頁
類 別:工業安全
科 目:工業衛生概要
考試時間:1小時30分 座號:
※注意:(ㄧ)禁止使用電子計算器。
(二)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試卷上,於本試題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三)本科目除專門名詞或數理公式外,應使用本國文字作答。
一、請說明呼吸防護具密合檢點(Fit check or seal check)與密合度測試(Fit test)之間的差異與相關性。(25分)
答:
(一)
1.密合度測試之主要目的:
檢視呼吸防護具面體與臉部的密合狀況。
2.密合檢點之主要目的:
(1)確認每次穿戴呼吸防護具時面體是否與佩戴者顏面達到良好密合情形。
(2)確認面體是否適當佩戴,包括頭部繫帶張力是否足夠、面體佩戴位置是否正常。
(3)確認呼吸防護具的密合功能是否正常,包括進排氣閥功能是否正常、面體材質是否變形或劣化、淨氣材料是否穿孔、淨氣材料與面體是否緊密連結等。
(二)
1.密合度測試之時機與方法:
(1)初次選擇佩戴不同面體 (大小、樣式、型號) 時及每年定期 (至少一次) 進行。
(2)密合度測試有定性與定量兩種方式。
2.密合檢點之時機與方法:
(1)每次配戴都應該進行檢點。
(2)密合檢點包括正壓與負壓兩種方式。
(三)密合度測試與密合檢點最大差異是兩者無法互相取代。
二、請就職業衛生專業觀點出發,說明「暴露評估(Exposure assessment)」、「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之間的差異。(25分)
答:
(一)暴露評估(Exposure assessment)是指量測或估計人類在某一存在環境中化學物質之暴露期間、頻率及強度之過程;或指估計某一新化學物質進入環境中可能增加之假設暴露量。一般而言,在完整之暴露量評估中應描述暴露之大小、期間、頻率、途徑;暴露人群之大小、特性、種類;以及在量測或估計過程中所有的不確定性。
(二)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利用各種方法及技術來估計有害物質在排放後,對人體或環境造成影響之風險特性。其範疇包括如何評估有害物質對人體或環境之影響,並加以量化,進而推估其發生之機率。
(三)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係指經由風險評估的結果及其他相關因素後,將其運用於管理決策的過程中,以決定可行之管理方案。
(四)經由風險評估當中的暴露評估可瞭解作業環境中之危害因子是否達到可能影響勞工之健康,進而依評估結果採取適當可行之風險管理或控制措施(工程控制、行政管理及健康管理),以確保勞工健康;亦即為實施風險評估的目的而採行適當的暴露評估,最後將此風險評估的結果決定可行之風險管理方案或手段。
三、請說明在鉛作業場所環境,如何避免鉛危害。(25分)
答:
(一)依據「鉛中毒預防規則」第7條規定,雇主使勞工從事第2條第2項第3款之作業時,依下列規定:
1.從事鉛、鉛混存物之熔融、鑄造、加工、組配、熔接、熔斷或極板切斷之室內作業場所,應設置局部排氣裝置。
2.非以濕式作業方法從事鉛、鉛混存物之研磨、製粉、混合、篩選、捏合之室內作業場所,應設置密閉設備或局部排氣裝置。
3.非以濕式作業方法將粉狀之鉛、鉛混存物倒入容器或取出之作業,應於各該室內作業場所設置局部排氣裝置及承受溢流之設備。
4.從事鉛、鉛混存物之解體、軋碎作業場所,應與其他之室內作業場所隔離。但鉛、鉛混存物之熔融、鑄造作業場所或軋碎作業採密閉形式者,不在此限。
5.鑄造過程中,如有熔融之鉛或鉛合金從自動鑄造機飛散之虞,應設置防止其飛散之設備。
6.從事充填黏狀之鉛、鉛混存物之工作台或吊運已充填有上述物質之極板時,為避免黏狀之鉛掉落地面,應設置承受容器承受之。
7.以人工搬運裝有粉狀之鉛、鉛混存物之容器,為避免搬運之勞工被上述物質所污染,應於該容器上裝設把手或車輪或置備有專門運送該容器之車輛。
8.室內作業場所之地面,應為易於使用真空除塵機或以水清除之構造。
9.從事鉛、鉛混存物之熔融、鑄造作業場所,應設置儲存浮渣之容器。
(二)依據「鉛中毒預防規則」第40條規定,雇主使勞工從事鉛作業時,應指派現場作業主管執行下列規定事項:
1.採取必要措施預防從事作業之勞工遭受鉛污染。
2.決定作業方法並指揮勞工作業。
3.保存每月檢點局部排氣裝置及其他預防勞工健康危害之裝置一次以上之紀錄。
4.監督勞工確實使用防護具。
四、請從危害的特性研究分析「局限空間」(Confined space)是「職業安全」還是「職業衛生」的專業領域。(25分)
答:
(一)局限空間的危害的特性概分如下:
1.物理性危害:墜落、感電、倒塌、崩塌、被夾(捲)、與高低溫接觸、其他。
2.化學性危害:缺氧窒息、急性化學中毒(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中毒(含燃燒)、火災、爆炸、其他。
(二)按照風險評估的角度觀察局限空間發生危害類型的頻率及嚴重度,其主要發生的類型還是以化學性危害當中對人體生理健康直接產生影響的缺氧、中毒佔大多數。
而職業衛生就是指以職業人群和作業環境為對象,通過識別、評價、預測和控制不良職業環境中有害因素對職業人群健康的影響,早期檢測、診斷、治療和康復處理職業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損害或潛在健康危險,創造安全、衛生和高效的作業環境,從而達到保護和促進職業人群的健康、提高職業生命質量的目的。
故從危害的特性研究分析「局限空間」(Confined space)應該是「職業衛生」的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