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題題目:請依職業安全衛生法令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一)工作者包括那3種身分之人員? (6 分)
(二)何謂共同作業? (2 分)
(三)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單位之職責為何? (2 分)
答:
(一)工作者包括勞工、自營作業者及其他受工作場所負責人指揮或監督從事勞動之人員。
(二)共同作業係指事業單位與承攬人、再承攬人所僱用之勞工於同一期間、同一工作場所從事工作。
(三)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單位之職責為擬定、規劃、督導及推動安全衛生管理事項,並指導有關部門實施。
第二題題目:勞工於局限空間從事作業,必須採取進入許可之管制措施,以避免發生職業災害,試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定,說明該進入許可應載明之事項。(至少回答5項,10 分)
答:
依照「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29條之6規定,雇主使勞工於有危害勞工之虞之局限空間從事作業時,其進入許可應載明事項如下列:
(一)作業場所。
(二)作業種類。
(三)作業時間及期限。
(四)作業場所氧氣、危害物質濃度測定結果及測定人員簽名。
(五)作業場所可能之危害。
(六)作業場所之能源隔離措施。
(七)作業人員與外部連繫之設備及方法。
(八)準備之防護設備、救援設備及使用方法。
(九)其他維護作業人員之安全措施。
(十)許可進入之人員及其簽名。
(十一)現場監視人員及其簽名。
第三題題目:請依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一)荷重在多少公噸以上之堆高機,其操作人員應經特殊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2分)
(二)高空工作車每月定期檢查之項目包括那些? (6 分)
(三)從事高空工作車之勞工,除接受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外,尚需額外接受多少小時訓練? (2 分)
答:
(一)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第14條第2款規定,荷重在1公噸以上之堆高機,其操作人員應經特殊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二)依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15條之2規定,雇主對高空工作車,應每月定期實施檢查一次之項目如下列:
1.制動裝置、離合器及操作裝置有無異常。
2.作業裝置及油壓裝置有無異常。
3.安全裝置有無異常。
(三)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規則」附表14規定,從事高空工作車之勞工,除接受一般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外,尚需額外接受3小時訓練。
第四題題目:請依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一)有那些事業單位應參照中央主管機關所定指引,建立適合該事業單位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9 分)
(二)目前中央主管機關已發布之指引名稱為何?(1 分)
答:
(一)依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辦法」第12條之2規定,下列事業單位,應參照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建立適合該事業單位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1.第一類事業勞工人數在三百人以上者。
2.有從事石油裂解之石化工業工作場所者。
3.有從事製造、處置或使用危害性之化學品,數量達中央主管機關規定量以上之工作場所者。
(二)目前中央主管機關已發布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名稱為「國家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指引」。
第五題題目:有關動力衝剪機械的安全防護,除安全護圍外,請列舉5種安全裝置。(10 分)
答:
(一)防護式安全裝置。
(二)雙手操作式安全裝置。
(三)光電式(戚應式)安全裝置。
(四)拉開式安全裝置。
(五)掃除式安全裝置。
(六)使用手工具送料、退料安全裝置。
(七)自動進出料裝置。
(八)使用安全模。
(九)緊急停止裝置。
第六題題目:緊急應變組織可依事業單位實際人力及必要之緊急狀況編組,請問緊急應變組織除應變指揮中心外,一般包括那五個編組? (10 分)
答:
依據「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附錄一:緊急應變措施技術指引補充說明」所述,應變組織架構以功能來分一般可分為五大部份:
(一)指揮組:不論大小,每一事件之應變都應有此功能,應變指揮官是最先排定而且是最後才撤離的職位位,應變指揮官負責整個事件的管理,若需要,得設輔助指揮官與協助人員。
(二)操作組:指導與協調事件中所有戰術的操作,包括現場負責人的督導。
(三)計畫組:收集、評估、分析與使用有關事件發展與資源運用等資訊。
(四)後勤組:在事件中提供應變組織各組所需之設施、服務與材料。
(五)財務組:記錄所有事件的花費並評估該事件的直間接財務損失。
第七題題目:請依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一)構築及拆除那幾種施工架前,應事先就預期施工時之最大負荷-依結構力學原理妥為安全設計? (6 分)
(二)對前項構築及拆除之施工架,應指派所僱之專任工程人員簽章確認何種計算書及何種圖說? (4 分)
答:
(一)依據「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第40條規定,雇主對於施工構臺、懸吊式施工架、懸臂式施工架、高度五公尺以上施工架、高度五公尺以上之吊料平臺、升降機直井工作臺、鋼構橋橋面板下方工作臺或其他類似工作臺之構築及拆除前,應事先就預期施工時之最大負荷-依結構力學原理妥為安全設計。
(二)依據「營造安全衛生設施標準」第40條規定,雇主對於構築及拆除之施工架,應指派所僱之專任工程人員簽章確認強度計算書及施工圖說。
第八題題目:雇主使勞工於夏季期間從事戶外作業,為防範高氣溫環境引起之熱疾病,應視天候狀況採取危害預防措施,請列舉5項預防措施。(10 分)
答:
依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6條規定,雇主使勞工於夏季期間從事戶外作業,為防範高氣溫環境引起之熱疾病,應視天候狀況採取下列危害預防措施:
(一)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
(二)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
(三)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
(四)調整作業時間。
(五)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
(六)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
(七)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
(八)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
(九)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
第九題題目:勞工安全衛生法修正為職業安全衛生法時,刪除一般女性勞工禁止從事危險性或有害性工作之規定。請簡述其緣由。(10 分)
答:
依據「勞工安全衛生法修正條文對照表」舊條文第21條說明,鑑於我國產業結構改變,服務業比重增加,女性勞工參與率接近百分之五十,原勞工安全衛生法之條文對一般女性勞工禁止從事危險性及有害性工作之規定,已制定多年,近代醫學科技未證實須特別保護,故有限制女性工作,產生就業歧視之虞,因此在此次修正為職業安全衛生法時刪除原條文對一般女性勞工禁止從事危險性及有害性工作之規定。
第十題題目:某一室內勞動場所工作者之二氧化碳產生率為11 m3/hr,戶外二氧化碳濃度為400 ppm。如欲使此室內勞動場所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00 ppm,則戶外空氣之進氣量應至少為多少m3/hr ?(10 分,應列出計算式)
答:
Q:每小時每人戶外空氣之換氣量m3/hr
K:二氧化碳產生量11 m3/hr
p:二氧化碳容許濃度(PEL = 1,500 ppm)
q:戶外二氧化碳濃度:400 ppm
Q:每小時每人戶外空氣之換氣量=11×106/(1500-400)=10,000 m3/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