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了,新春賀喜,我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這一篇「考試心得」還是沒有辦法在過年期間完成,完工之日,遙遙無期,唉聲嘆氣之餘,還是趕快繼續「寫」下去吧!!
進入第三個科目「人因工程」,這一個科目,今年偏重在有關「視覺」方面的考題,一口氣出了兩道題目,個人認為出題類型比重有所偏頗,扣除這個小小「缺失」,題目算是「四平八穩」啦,沒有什麼比較特別或讓人爭議的題目。
這個科目應該是要拿高分,才比較有成功上榜的機會。建議大家還是要多花一些時間在這個科目之上,如同先前所言,比較起其他科目,這個科目算是比較有「範圍」的啦!差別在於自己花費在這個科目準備的時間了。
第一道題目,不算太難,使用「印象法」應該就可以建立答題的輪廓了,細部的部份,可以採用「模擬體會」,設身處地的思考一下,應該就可以寫很多東西了,我個人摘錄了一些「資訊」作為參考解答如下:
一、請敘述座椅設計的一般性原則(general principle)為何?(20分)
答:
1、坐在椅子上時,大腿的施力應降至最低。
2、腰椎的部位須加以適當之支撐,俾使下背部能獲得適當凹形曲線。
3、身體的重量應由臀部坐骨結構支撐。
4、腳部應平放於於地板或腳墊之上。
5、允許坐於座椅上的人調整姿勢。
6、椅面深度及高度必須適合矮小者,以免觸壓至膝蓋附近肌肉。
7、椅面寬度必須適合身材高大者。
8、使用適度輪廓化椅面坐板,以便使集中於坐骨的體重能分配而減少於整個臀部。
9、椅面坐板通常必須略微向後傾斜;坐板和背靠間角度約在95°~120°之間。
10、背靠必須有適當角度,可能的話,坐面高度和背靠要能夠調整。
第二道題目,算是「考古題」啦,有看書的朋友,應該都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今年偏重在「視覺」,雖然無奈,但是也祇能默默接受了!以往比較偏重「下背痛」等腰部關節等等施力不當相關的問題,今年主力擺在「視覺」這一個區塊,那麼明年的趨勢應該就是「聽覺」了吧!
二、影響人「視銳度(visual acuity)」及「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的因素有那些?試詳細說明之。(20分)
答:
一、影響人「視銳度(visual acuity)」的因素如下列:
1、亮度對比(明暗對比),其公式為:
對比值較大者,觀看視角較小,即視銳角較小。
2、照明水準:適當的照明水準可提高視銳度。
3、觀看時間:觀看時間加長,則辨識清楚的可能性愈大。
4、眩光:眩光層降低目標物與背景的對比,使視敏度變差。
5、運動:觀察者或目標物移動時,會造成視銳度的降低。
二、影響人「對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的因素如下列:
1、亮度對比:亮度對比值愈大,所需對比敏感度愈低。
對比敏感度係指肉眼觀看目標物與背景間差異的敏感度,亮度對比愈強,所需對比敏感度愈低,即:對比敏感度=1/亮度對比。
2、照明水準:適當的照明水準可提高對比敏感度。
3、觀看時間:觀看時間加長,則辨識清楚的可能性愈大。
4、色彩:色彩會影響亮度對比的大小。
5、運動:觀察者或目標物移動時,會造成對比敏感度的降低。
第三道題目,也可以算是「考古題」啦,祇要稍微對於課本當中那個「腕道」的圖形還有一點印象,應該就能夠寫出「腕道症候群」這個關鍵字,第二小題,能夠寫出關鍵字「正中神經」的話,這一題的分數應該就不會太低才對,至於改善之「設計原則」,除了文字的回答之外,如果可以簡單的畫個「示意圖」那就更加美好了,總而言之,這題的分數不難拿,大家一定要確實拿在手中喲!
三、試述使用手工具時手腕無法保持正直,除了可能引發「腱鞘炎(tenosynovitis)」外,尚可能引發何種不適(disorder)?其主要症狀為何?改善「手腕無法保持正直」之設計原則為何?(20分)
答:
一、使用手工具時手腕無法保持正直,除了可能引發「腱鞘炎(tenosynovitis)」外,尚可能引發「腕道症候群」(Carpel tunnel syndrome)。
二、「腕道症候群」是由於正中神經在通過手腕通道之處受到傷害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狀為手腕或手指的麻痺疼痛、灼熱、刺痛及麻木,手握動作時的感覺異樣,且部位局限於食指和中指及大拇指即正中神經支配之區域;此疼痛在晚上或睡醒時特別明顯,嚴重時會肌肉萎縮,最後終至喪失手部機能。
三、改善「手腕無法保持正直」之設計原則如下列:
1、避免尺偏:設計尖嘴鉗,使它有一個彎曲的手把,操作時自然不需要彎曲人的手腕,使得手腕與前臂能夠保持自然的直線。
2、彎曲工具而非彎曲手腕:一切手工具的手把節彎曲成19°±5°。如刀、斧、鏟與大剪刀,使用彎曲手柄的工具,顯示可以降低工作人員的疲勞度。
第四道題目,關鍵應該是在「圖示」吧!印象之中,課本並沒有寫出θ=3438 h/d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如果上課的老師也沒有說明的話,這個題目並不是那麼容易「詳細說明」哩!
所以啦!悶著頭苦讀,不見得會有效果呢!有些時候,有著一位好老師從旁指導一下,真的是可以讓你「矛塞頓開」,除了建立正確的觀念之外,減少許多不必要浪費的時間,那才是更加重要的收穫哩!
四、在人因工程研究中爲何使用「視角(visual angle)」代表物體之大小?其計算方式為何?試詳細說明之。(20分)
答:
一、人因工程當中關於視銳度或視力的類型不少,對於視力的量測方法而言,其中最普遍使用者為「最小可判離敏銳度」或「最小可分度」(minimum separable acuity),係指能夠辨別某一標的物其組成要素間乃呈分離狀態的最小間隙或能夠分辨標的物的最小組成要素之視力。量測時可變換這些標的物的大小或判讀距離,而受測者的視力則取決於其所能辨別的最小標的物。
此種視力通常以受測者所能辨別的最小細節,對眼睛所成的視角的倒數來加以量度。
二、視力及視角之計算方法與注意事項,條列說明如下:
1、視力=1/視角(弧度,以分表示)
2、視角=3438 h/d (h=視覺刺激物的高度、d=視覺刺激物到觀察者眼睛的距離)
3、
4、計算時h及d的單位務必相同,不論使用吋、呎、公分、公尺均可。
5、通常以弧度為1分的視角倒數(剛好為1.0)為單位,可當作比較視力好壞的基準。
6、視角和視力的計算範例如下表:
圖片來源:(許勝雄、彭游、吳水丕,民94)
第五道題目,我認為算是可以讓人自由發揮的題目,完全看你想從哪一個「角度」來作答,不論你是要從「人、事、時、地、物」或「人、機、料、法、環」來切入主題,都是很好發揮的方式,如果在答題的內容當中再附加一些簡單的「應用實例」那就更加完美了,希望大家都有好的成績。
五、人為失誤(human error)可由何種途徑以減少其發生的機率及損害?(20分)
答:
一、一般而言,導致發生人為失誤的主要原因大致可歸類為:任務複雜度、環境因素、個人因素等三項。
二、減少人為失誤其發生的機率及損害之途徑概述如下:
(一)工程控制
1、容錯設計
2、增加設計可靠度
3、可逆措施
4、防誤防呆設計
5、記憶輔助設施
6、警示標識設施
7、任務簡單化
8、良好的工作環境
9、適當的工作佈置
(二)管理控制
1、合適的人員
2、合適的時間
3、合適的工作
4、合適的制度
5、教育及訓練
【待續】990301